信息人的故事·吴优 | 厚积薄发 因机立胜

2019-03-17

上财信院自1982年建系以来

已经为社会输送了33届学生

广大校友们如熠熠星辰

闪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

卅五年来已是星河灿烂

他们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理念

张扬“信仰不止,奔腾不息”的精神

时逢上财百年华诞

信院推出栏目信息人的故事”

陆续推送系列校友故事

以追寻信息人的脚步

以承继信息人的精神


图片

于刚步入职场的同学而言,在大公司学习到的方法论犹如未来职场发展的基石,用心夯实和打牢能够帮助大家在职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吴优




图片

吴优  上财信息2005级校友


吴优,睿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2005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电商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本院深造。2011年,吴优从盛大网络“谁比我更牛”校园牛人招聘计划全球97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盛大网络工作。2015年,吴优创办睿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缘定上财,师恩难忘

吴优校友于2005年进入信管学院电商专业学习,初入大学生活的他在课业上多有疑惑。在他的想象中,“电子商务”既然涉及“电子”二字,那应当是一门会涉及物理的学科,但是进入专业学习才知道,这是一个偏商科的专业,和物理学科并无太大关系。尽管吴优热爱物理,然而当时信息学院的电商专业并没有开设物理课。


目标缺乏,迷津雾渡,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吴优,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基本都维持在六十几分。如此一直到大二,吴优上了一门JAVA课,开始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当时授课的是信息管理工程系的黄海量老师,吴优时不时就在课后向黄老师 “讨教”。几次之后,黄老师也对吴优的 “好学”上心起来,在了解吴优的情况后,他语重心长地指点:“你大一积累了很多社团经验已经足够,大二该好好学习了。”正是这番交谈,改变了他的大学经历。渐渐地,吴优开始主动适应生活,不仅学业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还在黄老师的指导之下参与了阿里巴巴等多个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


谈及校园记忆,吴优校友说到,母校上财是非常令人怀念的一个地方,“回忆起来,仿佛青葱的大学时光就在昨天。我觉得其实财大已经很漂亮、很大了,比我们那种小县城的高中要大得多。我当时觉得财大整个校园的建筑是比较复古的,这让我非常喜欢。”

图片

△校友合影


入职盛大,积累经验

2011年盛大网络“谁比我更牛”校园牛人招聘计划中,吴优学长从全球97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录取的4名“牛人”中唯一来自上海本土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并由此加入盛大网络。彼时的盛大网络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梯队,作为国内最早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公司,相较于腾讯、阿里等BAT公司,反而具备较大的人才优势。


盛大丰富的人才资源使吴优校友颇有受益。“当年我去盛大之后,因为岗位性的原因,我能够有机会跟着总裁去接触各个项目组和各个分公司的高管,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我当时就像一个秘书一样。但我其实在很多科研性的项目组待过,也做过很多项目。我知道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并不只是做会议纪要,而是摸索各个分公司、各个项目团队老总日常的工作方法。因为他们每一周都要递交周报,这个周报里边其实就已经包含了很多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甚至是一些很细节的事情,比如说针对某一件事情,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一个处理方式。”如此,吴优在与公司各项目组和各个分公司高管接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从各个项目团队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中掌握了一套日常工作方法规范,“方法论”的学习和积累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吴优校友入职盛大


这也是吴优校友建议学院的同学尽量选择大型公司就职的原因——小型创业公司的目标导向使职场新人在摸索的过程中易走弯路,而大型公司则更能给人提供非常规范的流程性的方式方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你如果完全不知道方法论的话,就会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最后你会发现效率很低,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但是反过来,如果有一套方法论来支持你的行动,即使那个时候你会碰到很多钉子,但是在碰钉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做事方法有一个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所以等到我从盛大出来之后,我去了所谓的创业公司,甚至是现在我这家公司,我发现当年在大公司里面所学到的这种方法论的东西都还是受用的。”


除了工作方法上的差异,大小型公司在人才招聘与前景展望上亦有明显差别。在人才筛选上面,大公司的要求更为精准。岗位要求的JD(职业描述)会非常详细地写在大公司的招聘列表上,比如毕业院校、工作要求、潜在素质等,或者是整个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创业公司则更关注具体性的问题,更为看重招聘对象是否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创业公司写JD的话一般只写职位,面试的时候才提问一些很具体性的问题,而不会管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和就读高校,他只关心一点,你是否能够满足招聘岗位的要求,如果你能做得到,那你就过来。但是对大公司来说正好相反,他会考验你的方方面面,这点就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


另外,小型公司与大型公司在前景展望上差异显著。吴优校友提到,“对小公司来说,可能你的期望是能拿到下一笔融资,公司规模或者公司的估值从几千万上到一个亿,但是对大公司来说,可能我一个小的项目组,我希望它一个月的流水都已经上亿了。”


感恩图报,心系后生

吴优校友自毕业后十分关注学院的发展,常与学院老师交流工作问题与行业发展问题,反馈与学院发展,特别是课程设置紧密相关的市场动态。他提到,学院设置的某些课程可以稍作调整,因为这些课程对于企业实践而言已经过时。高校教学除了一些基础性的学科以外,真正实用型的学科应当领先于各企业。


另外,就当下的市场反馈而言,金融信息化方向逐渐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现在学院其实已经帮你们铺好了一个很好的路子就是金融信息化,据我所知,现在几乎所有的传统的金融企业里面,他们对这种金融信息化的岗位需求已经非常多了,很多企业,甚至是一线企业,比如阿里、腾讯等都在找我,问我有没有一些师弟师妹学金融信息化,学人工智能的。他们还是需要很多跟金融信息有关的人,问我有没有这样的人能推荐给他们去实习或者工作,所以我觉得从市场反馈来说,金融信息化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吴优校友提到,工作年限较长的企业高管校友给予学院的反馈是行业的动向,是真正的行业发展方向性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学院目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Fintech等领域的课程设计和科研项目上都与市场最前沿的需求方向保持一致,使得很多师弟师妹在初入职场就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很多金融、互联网行业朋友纷纷向我‘预约’我们信息学院还没毕业的师弟师妹的原因。”由此,吴优校友对学院的同学们寄予了深切厚望,常与同学们分享求职与工作经验、开设创业形势讲座,与校友会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学院发展和学生培养。

图片

△吴优校友分享创业经验给学弟学妹们


他不建议同学们在该学习的时间段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实习上,因为实习基本不存在所谓的差异化。而如果有机会的话,跟导师或者跟教授一起参与项目,哪怕只是一个参与者,有机会去听一听项目会议,了解其研究方向,那么这些经验其实在求职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储备知识,成长为行业人才,反馈行业动态,反哺母校。“真正冲在企业一线,去帮企业去开疆扩土的人,尤其是在金融这个传统行业里边,我觉得肯定就是我们这样的金融信息化或者我们学院培养出来的这样一些同学,才是真正的企业开疆扩土需要的人才。”


对母校和学院的祝福

现在学院在金融信息化方面给学生的培养和支持是很好的,在这个领域里面,只要大家扎扎实实地学本事的话,一定能找到一份薪资优越、前途很好的工作。而且在采纳市场或者是职场上一些新的思路方面,我觉得我们学院已经做得非常好,只要这样做下去的话,至少在金融信息化这个领域里边,我们同学求职的路子也会越多,在现在金融信息化的企业里面,已经涌现了很多我们学院的校友。祝愿母校和信管学院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好,在金融信息化的领域开疆拓土!


信息人的故事采编组

指导老师:刘资颖

执笔人:文姿璇 王睿 杜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