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人的故事·梁毓琪 | 十年情缘,终生相伴

2019-01-18

上财信院自1982年建系以来

已经为社会输送了33届学生

广大校友们如熠熠星辰

闪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

卅五年来已是星河灿烂

他们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理念

张扬“信仰不止,奔腾不息”的精神

时逢上财百年华诞

信院推出栏目信息人的故事”

陆续推送系列校友故事

以追寻信息人的脚步

以承继信息人的精神


图片

只要是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都值得被支持,但也要有不后悔的坚定决心。



梁毓琪



图片

梁毓琪  上财信息10级校友

梁毓琪,1992年生于湖南湘西,2010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本院深造。2016年8月起至今在上海财经大学校团委工作,任上财学生联合会秘书长。2018年,她作为全校唯一的长期志愿者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展处服务三个月

2010年,来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的梁毓琪考入上海财经大学,选择就读于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这一年是她与上财结缘的开始。她的大学时光非常丰富,参加过十大歌手,参选过十佳女大学生,还一直是学生会、团委的主力干将。虽然她自己谦虚地说“很遗憾没有好好学习”,但看她在学习上获得的各种奖项就知道她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爱校园,敢想会做

2012年,经由学院推荐,梁毓琪参加十佳女大学生的评选,评选的最后环节是一个给定主题的演讲比赛,当年的主题梁毓琪仍记忆深刻——“校训伴我成长”,那场演讲比赛带给了她非常大的触动。赛前准备时,毫无演讲经历的梁毓琪内心十分忐忑,当时的辅导员韩明辉老师给予了梁毓琪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她大二做部长时的搭档一遍遍地帮梁毓琪修改,陪她练习,让她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满怀信心的走上演讲台。当天的答辩会在行政楼举行,恰巧楼上是信院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楼下就是梁毓琪的“战场”。就在即将上台之时,楼上的同学们纷纷走下来,站在会场的后排静静地聆听,像家人一样默默支持着她,这份力量传递给梁毓琪,给了她更大的信心。

 

同年,梁毓琪也参加了校园十大歌手的比赛。说起这段往事,梁毓琪有些羞涩,“十大是被朋友拉着一块玩一下,最开始真的就是去玩儿的,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梁毓琪他们闯进了决赛,并在决赛抽签的时候给他们的组合取了一个特别“信管”的名字:“C++”,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谈起在学校的工作,梁毓琪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大二开始梁毓琪担任了学院学生会组织部部长,负责过新老生交流会、党章知识竞赛、换届组织工作等,大三梁毓琪就开始以团委书记助理的身份在校级学生组织任职,大四保研后以助管身份继续驻扎团委,直至现在成为了校团委的专职老师。在学院学生会和团委的学习让梁毓琪成长了很多,和老师们的交流使她对于工作和学习有了深一层次的理解,看待事物也有了更多元的角度,更是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学院学生会和校团委就像是梁毓琪在上财大家庭中的小家,是她最信任、最依赖的港湾,是最可以倾诉最可以放松的地方。

 

梁毓琪既参与了大量学生工作,学习上也没有落下,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冲突肯定会有,但是其实我觉得还好,对我影响没有特别的大。就是该上课上课,课堂有遗漏的自己再找时间回去自学,合理安排时间,还有期末的时候好好学一下查漏补缺。”“好好学一下”这轻轻的五个字,在梁毓琪准备保研的那个暑假可谓分量十足,考完期末考试,就离保研夏令营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了,她每天都在看书,温习三年来所有的专业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说重新学习一遍,仅是过一遍知识点也是要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得益于平日的积累努力和长期身兼数职锻炼出来的高效学习方法,她最终赢得了宝贵的保研资格。

图片

▲梁毓琪毕业照

承师恩,传递能量

-“当老师和实习的经历一定是不一样的,您有想过再跳出学校去企业里面工作吗?”

 

-“没有想过。”

 

如果从梁毓琪大三担任校团委书记助理算起,她已经在学校“工作”了6、7年了,当初有留校机会时,主要是考虑到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成长了很多,有比较深的情谊,也希望能把这种成长传递出去。这样的选择至今未想过放弃或改变,梁毓琪愿意一直在这所深爱的学校奉献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为这所学校添砖加瓦。

 

在从学生身份转换成老师身份时,梁毓琪可能有更大的优势,毕竟这是自己熟知的校园。不过随着身份的转换,她也在工作中逐渐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担,“以前可能同样是做一件事情,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后来自己工作了以后就不一样了,很多事情都要自己独当一面。如果说工作最大的感触和变化,应该就是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为老师的责任。”

 

学生时代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可能是梁毓琪想成为一名老师的心愿来源之一,在采访中,她回忆起很多与老师们的往事,言语中不断流露出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2014年,梁毓琪和李艳红、郝晓玲老师共同发表论文《上海自贸区国内外关注力分布研究——基于新闻报道和期刊文献的视角》,这是梁毓琪的本科毕业论文,其中李艳红老师是她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梁毓琪对于这篇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印象十分深刻,“李老师是我《数据库》这门专业课的老师,她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温柔细致,在指导毕业论文时更是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批阅,耐心负责”。 “最开始选题时,李老师一点一点地引导教学,把我带入了文本挖掘的门内。之后论文不断推进,我发给李老师的文章,李老师逐字逐句地审阅并给予我关键的修改意见,让我十分感动。”当时大四还未毕业的梁毓琪能够和两位老师共同在《中国管理科学》这本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对梁毓琪学术研究的肯定和最大嘉奖。

 

还有研究生时期的导师韩景倜教授,“本科虽然没有韩老师的课,但因为项目与韩老师结缘,他不仅在学术上督促我进步,在生活上对我们也特别特别好,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很有大家长的温暖。”她也回忆起邓祖新老师,“邓老师给我们上的是现在的‘经管机’(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我们以前‘经管机’还不是全校都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课程被安排在周一晚上,每次上课都从六点钟上到九点钟,即使时间那么长,内容无比丰富,也不觉得很累,因为信息量太大,知识点太多,也觉得这是一门特别特别有用的课。”另外还有曹风老师,“指导我们参加计算机比赛,跟李老师一样也是特别细致,即使一些小的东西也很耐心地去教,可能这就是信息学院老师们的特质吧,让人觉得温暖,也让人十分钦佩。”

图片

▲十大歌手比赛现场(后排正中为梁毓琪)

在世博,担当奉献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梁毓琪以长期管理岗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筹备与组织,从2018年9月6日开始至11月30日,几乎每天梁毓琪都会在路上花费4个小时往返国家会展中心和家中。将近3个月的时间,梁毓琪的心态也发生了颠覆性的翻转——初至办公室, “就像大三第一次出去实习那种感觉”,懵懵懂懂地开始了不熟悉的工作,随着工作不断推进,慢慢也对这份工作有了责任感和归属感,梁毓琪也打趣地说自己也借机捡回了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

 

除了认真细心,梁毓琪在工作上还是一个善解人意、主动承担任务的好队友。某天临睡前,组内突然收到了第二天带柬埔寨商务大臣参观的任务,知道共事的小伙伴们都睡眠不足,梁毓琪主动接下了任务,沟通确认参观流程后还特意就柬埔寨参展情况做了一些准备,包括有哪些柬埔寨企业参加、他们的展位分别在哪里、主要涉及怎样的业务等等。第二天上午因为突发状况,原定好的参观计划调整,梁毓琪还是努力保持镇定调整接待方案,并鼓起勇气与大臣沟通,最终她得到了理解和认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紧急任务。

 

谈起进博志愿工作,梁毓琪也感触颇深:“第一,面对工作,尤其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条理,在关键环节做好工作进程记录;第二,只有保持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第三,面对多元文化甚至是不同的信仰,需要用更高的视角和更宽容的胸襟去包容理解,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并进;第四,多元的工作内容对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见识等方面的个人修养,才能不断适应工作不被淘汰。”


另外,进博会上其实很受关注的一部分就是智能展区,新时代有很多新的领域新的技术等着我们探索,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抓住学院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学习掌握好信息技术,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即使已经成为了老师,梁毓琪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好奇与童真,当凝望着她的眼睛时,那双眸子又折射出对问题的期待和认真,她的回答简单直接切中要害,不时传来的笑声也似泉水流淌在干燥的空调房中。真实是梁毓琪留给人最深的印象,顺其自然是她谈到自己成长之路时提及最多的词,而幸福应当就是她在上财校园中最恰当的形容了。

对母校和学院的祝福

近些年学院的课程设置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课程覆盖面更广了,内容也加深了,学弟学妹们的学习质量更是提高了不少,羡慕大家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祝愿学院未来在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越来越好。

信息人的故事采编组

指导老师:刘资颖

执笔人:韩珂慧(主笔)、宋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