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人的故事・蒋海 | 生命的灿烂在于坚持,事业的灵魂在于担当
2017-05-17
上财信院自1982年建系以来
已经为社会输送了31届学生
广大校友们如熠熠星辰
闪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
卅五年来已是星河灿烂
他们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理念
张扬“信仰不止,奔腾不息”的精神
值此上财百年华诞之际
信院推出栏目“信息人的故事”
将陆续推送系列校友故事
以追寻信息人的脚步
以承继信息人的精神

生命的灿烂在于坚持
事业的灵魂在于担当
▬蒋海▬

蒋海 上财信息85级校友
蒋海自1989年毕业后历任上海针织品总公司计算机组组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主任助理、厅办公室副主任兼新疆“金财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党委办公室主任、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综合处(督查处)副处长、浦东新区区委督查室副主任(督查处处长、舆论监督办公室负责人)、上海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浦东新区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著有《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东西方差异的人文渊源》、《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等书。
踏实学习,认真工作,是不变的处世之道
“学校对我的一种文化积淀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觉得是对我一生的影响非常大。”
“我始终以作为一个上财人而感到自豪,而且认为上财对我的影响,对我的人生的发展、对我事业的走向,是有着永生难忘,而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蒋海
蒋海自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毕业后,在上海针织品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区委统战部工作。这几份工作所涉及的领域看似完全不同,但蒋海却用他非同寻常的综合能力迎接着每一个新的挑战。
作为我国早期IT人才,上海针织品总公司计算机组长是蒋海毕业未满一年就任的第一个岗位。他与同事们研发的《商业批发企业结算资金管理系统》,曾荣获国家国内贸易部优秀会计软件奖。而在新疆财政厅担任厅办公室副主任时,他提出大量完善财政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参与了分税制改革、省对下财政体制调整等改革工作,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2002年,蒋海回到上海,任金桥镇党委办公室主任,2年后进入区委办公室任职。在这期间,他的工作则是主持建立了浦东新区督促检查工作体系和舆论监督整改工作网络。到区委统战部以后,蒋海又重新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他提出统战方法论,同时主持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一批以浦东名义提交的高质量建议,直接进入中央最高层。可以想象,每次开始一份新的工作、每次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每次经历各项重大工作,蒋海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而难能可贵的是,最后他总能克服自己的无措与迷茫,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究其原因,是他优秀的综合素养促使其工作能力、工作环境的适应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而这可以说是蒋海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蒋海认为这与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的学习生活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当中,如何去面对未来的走向,可能就是做一种准备。这种准备需要我们累积的是,一个丰富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掌握一些对自身未来发展,特别是从事社会活动当中的基本的一些人文知识。这些人文知识,就需要我们有人文的心态来对待当前自己所学的专业,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更加有利于我们走上社会以后从事可能并不感兴趣但是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对于大学期间学习的感悟,蒋海认为“大学更多是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对我有一种体系化的、理论化的、系统化的培养,使我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给我带来了一种有规律的学习模式,学会了有节奏地生活、把握,同时给我带来了对事业勇于担当的一种责任,这个我觉得是上财给我带来的更多的一种体会。”
正是因为蒋海早已在大学时期便养成了稳定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模式,打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文意识根基,毕业后才能从此万丈高楼平地起,使其自如的游走于不同领域的顶端。这些工作与挑战看似南辕北辙、相差千里,但于蒋海来说却是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的处世之道,人生之境从容应对这千变万化的挑战,亦或是机遇。
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是闪耀的精神之光
“任何集体都是一部机器,如果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看作是操作者,而不是机器的部件,那么,整部机器才会带着思想运作。”
“生命的灿烂在于坚持,事业的灵魂在于担当。这应该是成为我们干任何事情中不断鞭策的一种力量。作为上财人,我们除了更好地在财经专业方面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对社会、对单位、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才可能让自己在这条艰辛的学习之路或者说是面对各种各样竞争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精神支撑。”
——蒋海

2013年初,作为浦东新区第15期中长期外向型培训团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团长,蒋海率领14名来自不同部门、单位的处级干部,前往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参加校方授课时,一位教授擅自脱离教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体模式等散布了许多荒唐言论。蒋海当场提出质疑,并在其一意孤行时率团直接罢课,旋即要求校方必须解释。
正是这份坚定的党性,引起美国校方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调查,最终向全团成员公开道歉,坚决遏制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区培训平台,抨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言行的行为。党性坚守也化为一种对事业的坚持,对事业的认真负责。
他感动过信访10年之久的“老信访”,说服过不顾党员身份无理上访的干部,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岗位变动后仍能坚持处置信访难题,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这是一个政府下属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港商利益受损的事件,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对外形象。尽管此事已被多次研究,但要搞清来龙去脉,并走通解决之路,需要极大耐心和毅力。从2006年事发,到2012年交到蒋海手中,相关当事人换了一茬茬,此事也久拖不决。为了摸清来龙去脉,蒋海不间断地直接对接相关单位,一步一步踏出了各方支持之路。当得知蒋海调任统战部后,港商急忙找上门,担心此事又要从头再来。“这是我任内延续的工作,更何况你们是我们的统战成员,于情于理我都不能不管这件事。”他坚定地说。于是他除专注本职工作外,继续推进此事,很多单位被他的执著所感动。近日好消息传来,这一长达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这种勇于担当,坚持不懈的品质在他的身上熠熠生光,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这长达十年、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案件能够在他的手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这是蒋海身上熠熠生光的品质,这闪耀的光芒化作明灯,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也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
弘扬传统,积淀文化,是璀璨的探索之路
“很惊诧于一个学财经的公务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执著和由此所产生的理性思考。”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传统能薪火相传,就因为她活在我们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对蒋海所著《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中西方差异的人文渊源》一书的点评
蒋海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位极具人文激情的学子,一直以来,他都保持着读书,学习,写作的好习惯。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蒋海不仅没有停止对于人文的探索,相反,他更进一步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秩序的研究之中。
2013年2月,蒋海参加中长期外向型赴美培训班,在美国学习生活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历史、社会背景、人文传统、发展历程以及风土人情,他将西方文化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比较,挖掘两者的共通和差异,在仅仅半年的国外培训时间中就撰写完成了《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中西方差异的人文渊源》这一近17万字的学术专著,并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7年7月,蒋海的又一部新作问世——《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这本书连同即将出版《重塑中国人文秩序——从中西方文化传播载体的比较分析谈起》一书,是蒋海近三年利用业余时间花费2500多个小时,所同时撰写的两本书。其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同志专门亲自为《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一书题序,特别谈到此书在当前社会背景“可谓是应时而生”。2017上海书展上,《光明日报》将《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置于“文化自信”书籍介绍栏目。

▲蒋海在2017年上海书展上
蒋海的人文探索不局限于理论,他更希望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能在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他长期以来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重塑当前社会人文秩序。认为当前社会的很多问题,是由于人文秩序混乱所引发的,人文导向混乱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短板。
蒋海是个行动派。2014年2月,由蒋海主导,十几位新区公务员共同推动的“锦绣路上工作室”公众号孕育诞生。现在“工作室”已有作者近200名,90%是各级公务人员,20多位是党外人士。“工作室”本身就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组织,其推进模式、运作体系都十分具有创新性,也是全社会为数极少的以公务人员为主体,利用业余时间纯公益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如今,“工作室”已是风生水起,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共同学习交流,传播正能量的共有平台。其宣传栏目也已发展到20多个。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栏目有《锦绣记忆》、《锦绣书画》、《锦绣品书》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锦绣路上工作室”主张利用碎片化时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生产过多篇阅读量10万+的公众号文章。尤其是去年7月由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与工作室部分成员策划的一个名为《动漫解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动画微视频上线短短8小时点击阅读量就达到了10万+,刷新了众多统战圈内圈外人士对统战宣传的认识新高度。“工作室常在重大活动、重要时间之前,有意识地准备契合当下的文章,指向性地发出正面声音,以提振社会各界思想共鸣、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每当此时,常常会得到大家的呼应,朋友圈刷屏成为了常态。”——在今年4月人民网对工作室的报道中,工作室“室长”蒋海和工作室“党委书记”李幼林向记者介绍了打造朋友圈刷屏级文章的秘诀。
蒋海心怀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只有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了解中国过去走过的路,才会感觉到现在所处的环境的可贵,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而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洞见历史的一部分。如果你仅仅去享受现在的生活而不知道过去,就像我们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蒋海鼓励当今的大学生们:“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弟学妹,更应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历史当中去更多地寻找我们自己的中国、我们过去的中国、我们现在的中国以及我们未来的中国,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他看来,当今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而应有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即便是理科生,也不能只专注于逻辑思维的训练,而放弃对人文素质,人文情怀的培养。
在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蒋海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使自己的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对母校百年华诞的祝福
“我一直会在梦中回到母校,感受母校当时对我在离开校门进入社会这个储备阶段过程当中对我的磨砺,我觉得这种情感,可以让很多人有很多情愫在当中,把它留恋。”
“传承上财精神,孕育栋梁大业。希望我们的上财,我们百年的上财,能够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财经学院!”
信息人的故事采编组
指导老师:向勤、刘资颖
执笔人:周全、郁心宁、李贤峰